諮商服務
線上心理諮商|支持重新連結、自我照顧與創傷療癒
服務對象與形式
成人個別心理諮商(18 歲以上)
提供州別:伊利諾州、印第安納州、密西根州、威斯康辛州、奧勒岡州、麻薩諸塞州
諮商方式:線上會談(使用 HIPAA 合規的視訊平台)
時長:每次 50 分鐘
收費:每次 $190 美元(提供收費階梯方案,詳見常見問題)
關於保險與自費理賠(Out-of-Network)
雖然我不與保險公司直接合作,但你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自費理賠(Out-of-Network benefits)。為了減輕你的負擔,我與第三方平台 Thrizer 合作,能協助你快速查詢保險福利,並簡化報帳流程。
若你想知道自己的保險是否有涵蓋心理諮商、理賠比例與自付額,歡迎填寫預約表單時勾選「需要協助查詢保險福利」。
我能陪你一起探索的主題
我以創傷知情、關係取向與文化敏感的觀點工作,支持你理解情緒與經驗背後的脈絡,重新連結與照顧自己。
情緒與心理困擾
焦慮、憂鬱、慢性壓力與情緒耗竭(崩熬)
完美主義、自我懷疑與羞愧感
拖延、停滯、難以行動或前進
難以放鬆、過度努力與無法停下的內在驅動
失落、哀傷與重要生命轉變中的情緒適應
情緒調節困難、自我批判與內在衝突
練習自我慈悲與溫柔照顧,而不是只靠意志力撐過去
創傷經驗
依附創傷與關係中的受傷經驗(如無法安心依賴、過度擔心被拋下)
童年創傷與內在小孩的陪伴與修復
跨世代創傷與家庭動力的延續與影響
種族創傷、制度性壓迫與文化傷痕
宗教創傷與靈性層面的壓抑、否定與內化羞愧
性創傷後的身體安全感與主體性的重建
職場中的權力不對等與系統性壓迫帶來的心理創傷
身分交織與歸屬感的探索
這裡,是一個你不需要壓縮或隱藏自己的空間。我會陪你一起探索:
在多重身分交織中,重新認識與擁抱自己——無論你的性別、性傾向、族裔、文化背景、神經風貌或信仰經歷為何
作為第一代移民、跨國移動者,或移民家庭的後代,在跨文化生活中經歷的身分認同拉扯、家庭角色壓力,以及在語言、文化與社會期待之間的調適
承接來自移動歷程中的哀傷與壓力——包括離散、分離、思念與重新開始所帶來的深刻情緒,也包括過程中展現出的韌性與適應力
練習休息、玩樂與身體信任,走出「只有努力或完美才有價值」的信念
對神經多樣性的理解與身分認同探索(無論是正式診斷還是自我認同)
曾因身分、情緒或經驗被否定、誤解或病理化的創傷經驗
重拾表達、建立界線與真實自我的能力,從「我不被理解」走向「我可以真實存在」
我的實務取向與工作方式
我不以「症狀導向」或病理化的視角來定義你,而是支持你從整體脈絡出發,理解自己的故事與狀態——包括身體的反應、情緒的波動、以及這些經驗背後的生命歷程。
在過程中,我會將身體與情緒的經驗放在療癒工作的核心,陪你在自己的節奏中,慢慢建立安全感與內在連結。
我以創傷知情、人際安全與去殖民的療癒觀為基礎,協助來談者慢慢連回自己,而不是急著「改變或修好什麼」。
我結合多元理論與實務方式,協助你在神經系統、情緒與關係層面創造新的可能:
依附理論與內在小孩工作:溫柔探索早期經驗與現在的關係互動
Polyvagal 理論與身體練習:協助神經系統調節,重新與身體連結
人際神經生物學(IPNB):理解大腦、身體與關係的交織運作
女權主義與解殖心理學:理解權力與文化如何在療癒中運作
家庭系統與跨世代創傷觀點:釐清代間經驗如何延續至今
自我慈悲、parts work(內在家庭系統觀點),與身體、情緒覺察練習:協助整合內在不同聲音與狀態
我也會結合藝術創作、遊戲體驗與身體感知練習(somatic practices),作為探索內在經驗與培養情緒調節的溫柔途徑。
這些方法將身體與情緒經驗放在中心位置,幫助你在自己的節奏中逐步建立安全感、連結與信任。
在療癒旅程中,你可能會慢慢感受到的轉變
療癒的歷程,並不是要你「變得更堅強」或「學會不要想太多」,而是幫助你重新理解自己的經驗與反應,並慢慢走回自己。
在這個空間裡,我們不只是談症狀,而是探索你的情緒、身體與關係之間的連結,以及這些經驗背後的生命脈絡。你不需要急著改變,我們會一起練習停下來傾聽、感受,而不是批判或壓抑。
透過情緒教育、身體感知練習與安全連結的建立,你也會逐漸學習如何調節情緒、安頓焦慮,並在生活中慢慢找回放鬆與呼吸的能力。
你可能會慢慢發現:
你的情緒與身體反應,是曾經努力保護你的身體智慧,而不是需要被改掉的錯誤。
你開始辨認出什麼讓你感到安全,學會用溫柔與身體對話,而不是一味硬撐。
你學會停下來,而不是對自己的情緒立即反應或責備。
你開始感覺:「我其實不是『太情緒化』,而是從來沒被好好理解過。」
你對自己的需求不再感到羞愧,也不再只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表現與付出上。
你開始在關係中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與界線,不再那麼害怕失去連結。
你允許自己被照顧,而不只是照顧別人。
你對未來不再只有恐懼,而開始產生一點點期待與可能性。
你能好奇地探索自己的身分與經歷,慢慢與那些曾被否定、壓縮或標籤的內在部分重新連結,陪伴它們走向理解與療癒。
你更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情緒與關係模式,開始覺察它們如何來自家庭、文化與制度性的影響。
很多來談者說,最深刻的改變,不是痛苦消失了,而是他們不再認為「是自己哪裡壞掉了」。
他們慢慢明白——
原來不是我太脆弱,也不是我哪裡有問題。
我只是長期承受著難以命名的壓力,而那些壓力,其實與我的家庭背景、文化期待,甚至整個社會結構都有關。
當我們以創傷知情與去殖民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經驗,療癒不再只是「個人的事」,而是一種對真實自我的回應與尊重。
這也是你開始找回自己、重建安全感與連結的旅程。